“守护心灵 相遇云端 ”心理防护系列科普(一)
日期:2020-05-18 00:00:00  发布人:[db:来源] 

情绪犹如温度计,能使人沸腾,也能使人冷却,5月心理健康月已经来临,5·25心理健康日也要到啦~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守护心灵 相遇云端 ”心理防护系列科普,加强复学前后的心理疏导,接下来,请跟随小编的脚步,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什么是心理健康?

能够很好的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保持心理平衡协调。


疫情期间会出现那些心理问题

1、恐惧、害怕:担心疫情会进一步发展,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2、焦虑:坐立不安,无法专心做一件事

3、 疑病: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任何一点躯体上的不适都会怀疑是新冠肺炎的前期症状,并对与肺炎有关的症状过分敏感

4、强迫:反复的洗涤,消毒,频繁的更换口罩,有关疫情的消息反复在脑中盘旋,无法消除

5、睡眠问题:失眠,入睡困难,易惊醒,早醒


疫情会导致个体出现哪些行为反应?

一、回避行为

我们会因为对病毒和疫情的担心和恐惧不再去一些平时可能会去的地方,比如医院、超市、菜市场等。根据国家防疫指导文件精神,适当且必要的回避行为是能够保障我们的安全。但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逃避检查或治疗,摆脱隔离环境等,这是不可取的。


二、反复行为

由于压力,我们会变得怀疑,并想要更多的确定性,所以我们可能因此出现一些反复行为,比如频繁、持续地洗手,不断喷洒酒精消毒、不停地检查口罩的佩戴、不停刷手机以获取最新信息等。适度的反复行为能保障我们的健康,但如果明知不必要还反复出现某些行为时,我们要能觉察并控制这些“强迫行为”。


三、借助物质

为了应对压力,有人可能会比以往更加频繁地吸烟、饮酒,或使用精神类处方药来帮自己缓解或回避痛苦的感受。


四、敌对与攻击行为

由于心理变化,我们可能会出现愤怒、敌意、谩骂、憎恨或羞辱他人;或更加疏离,只想要一个人呆着;拒绝他人的帮助、拒绝隔离、拒绝服药、拒绝治疗等情况。


五、从众行为

关于疫情的真假信息杂糅于网络,在难以分辨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出现盲目跟风囤积各种物品,如米面粮油和抗病毒药品等。


六、自伤、自杀风险行为

有人可能会因悲观失望、心理崩溃、精神耗竭、身心俱疲等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


疫情面前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第一,大家关心疫情,对疫情发展感到焦虑、害怕、甚至恐惧。这些心理活动来源于对自身和亲人安全的关心,以及对事态发展的可能性无法判断。只要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属于正常心理反应。


第二,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信息甄别、质疑和批判能力。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则建议将注意力放在权威信息上,不要过多地浏览多途径信息,降低自己的不确定体验。


第三,面对疫情,应谨慎而不恐惧。谨慎,在于采取专家推荐的个人防控措施;不恐惧,则是在谨慎的基础上,不要过于紧张。


第四,应认识到减少聚会和去公共场所、呆在家里甚至被隔离等行动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必要措施。及时调整心态,利用便利的互联网,多与亲友交流,居家锻炼和进行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


第五,如果被权威的医疗机构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严格遵守医院提出的隔离措施,以乐观的心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第六,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对亲人、朋友和社会上其他人出现的情况,包括心理问题,要多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接纳,提供适当的帮助。建设性地帮助别人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轻率地对别人的观点、态度提出批判性意见。


第七,如果你的亲人中有出现非理性地怀疑自己被感染,或者采取一些明知不必要的防控措施等情况,应建议他们接受心理咨询;如果这些症状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建议其到有资质的精神卫生机构就诊。

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不可能说一帆风顺,必然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坎坷,但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处境,接受自己的情绪,不必过分抗拒或压抑,积极地适应艰难的环境,从而为最终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核发:admin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