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日期:2018-10-05 00:00:00  发布人:[db:来源] 


1.“大学生过剩了”?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为凸显,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大学生过剩了”。而实际上,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状况看,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而美国早在本世纪初就超过了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也在30%左右。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但同时我国新的就业机会也在增加。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为700万~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到2008年还未达到600万。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03年全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为212万人,就业率为70%左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率逐年走低,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2.“就业鸿沟”?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就业鸿沟”并不奇怪,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近几年虽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在院系、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仍与市场存在脱节,大学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真正困境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3.就业能力不足?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就业观念滞后,受精英教育的影响,“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往往是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站在今天,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二是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忽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往往是教学计划十年如一日;三是学校培养模式单一,忽视对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往往是“大一统”的培养模式;四是学生应聘求职能力欠缺,往往连一些基本的待人接物、面试能力都不具备;五是学校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4.高校培养不够?

纵观近几年的就业指导工作,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注重应聘技能、技巧等基础性能力的培训,忽视对用人单位特定岗位所需的实际专业性能力的培养,如同注重产品的形象与包装,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二是注重高年级的毕业面试、就业指导、推荐工作,忽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是注重就业政策、信息的公布,忽视对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四是注重校内就业指导师的指导,忽视与校外人才公司合作,进行就业指导市场化运作;五是对就业能力的概念认识不清,只理解为应聘的能力,而忽视了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核发:admin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Baidu
sogou